
失去親人,是人生中痛苦的經歷,而「頭七」作為香港傳統喪葬文化中的重要環節,承載著家屬對逝者的追思與祈福。這一習俗不但反映了道教及佛教的文化結合,更體現了家庭成員對亡靈的深切關懷。
本文將詳細介紹頭七的起源、儀式流程、祭品準備及禁忌,幫助喪親家庭了解並遵循傳統習俗。
頭七是什麼?
「頭七」是香港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儀式之一,源於道教及佛教的結合。人們相信先人在去世後進入一個稱為「中陰身」的過渡階段,靈魂尚未完全離開塵世。頭七,意指先人去世後的第七天,是靈魂首次短暫清醒的日子,家屬在這一天舉行儀式,幫助亡者解脫罪業,進入輪迴或佛國淨土。
這一儀式通常由法師主持,通過誦經與供奉祭品為逝者祈福,希望他們能夠安然離世,脫離苦厄。頭七同時也為家屬提供了情感上的寄託,使他們能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尋求慰藉。
頭七的意義?
頭七的意義不但在於為逝者祈福,更是家屬整理情緒、釋放哀傷的重要過程。在儀式中,家屬會誠心供奉祭品,表達對逝者的愛與不捨。亡者的靈魂在這一天可能會短暫回家,接受家人的問候與祈禱。
頭七儀式也象徵著亡靈與塵世的最後告別。通過法師誦經和家屬的虔誠拜祭,亡者的靈魂能夠更加安穩地進入下一個階段,無論是來世的輪迴,還是前往佛國淨土。
「七」是什麼?
「七」在香港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,尤其在喪葬文化中極為重要。先人去世後的中陰階段被視為一個七七四十九天的過渡期,每七天靈魂會清醒一次,接受家屬的拜祭與超渡。
道教及佛教認為,這七個七天是亡靈往生的關鍵時期。家屬每七天舉行一次拜祭儀式,幫助亡者解脫罪業,檢視生前的因果並尋求解脫。做七的傳統,也反映了香港人對生死輪迴的深刻信仰。
總共有多少個七?
傳統習俗認為,先人去世後需要進行七個「七」的拜祭儀式,稱為「做七」。每一個七天的儀式都有特定的意義,而頭七則是最重要的一次。這是亡者靈魂的首次清醒,也是家屬對逝者的第一次正式拜祭。
七七四十九天的儀式,除了頭七外,還包括二七、三七、四七、五七、六七、尾七。每一次的拜祭,都是家屬對亡靈的虔誠祈福,幫助他們在中陰階段順利過渡,最終脫離生死輪迴的苦難。

拜祭頭七的準備及流程
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敬意,拜祭頭七這天需要準備一些祭品,以符合香港的傳統習俗,確保儀式的順利進行,詳細步驟如下:
頭七祭品的準備清單
- 先人相片:必須為先人單人照,可按情況取捨。
- 先人喜愛的食物:以先人喜歡的食物為主,必須為三碟、四碟、五碟、七碟,不能有牛肉。
- 祭品總碟數:必須為單數,如三碟、五碟等,不能為九碟。
- 三杯茶、三杯酒、三對筷子:一份供先人享用,其餘兩份供給鬼差享用。
- 枱布:即棄白色桌布一張
- 餐具:適量即棄餐具,例如杯、碟、碗、筷。
- 香爐:用紙杯裝米作臨時香爐,或直接將香插在水果上。
- 清香:少量即可
拜祭頭七需要謹慎準備,以符合香港的傳統習俗,確保儀式的順利進行,詳細步驟如下:
頭七拜祭的流程
- 於頭七的前一晚,晚上11點前將所有祭品整齊擺放於飯桌上,建議靠近先人離世位置或生前慣常休息位置。
- 每位家人誠心三拜上香
- 燒衣紙前,將香爐裏其中一注香抽起插於衣包,以確保先人收到。
- 燒衣紙衣包前,向地下方向三拜土地公。
- 燒衣紙衣包時,口稟或心稟先人姓名收齊祭品,化寶後再三拜。
- 回家後再上香,願先人保佑後人事事順景,身體健康。
黃昏前收起所有物品,必須全部丟棄不能重用,包括鐵製香爐及瓷製碗碟,建議使用臨時香爐及一次性即棄餐具。
頭七的喪事禁忌
頭七儀式中,家屬需要特別注意以下禁忌,以免觸犯傳統習俗,影響亡靈的安息:
- 孕婦避免參加
孕婦不宜參加頭七儀式,因為頻繁跪拜可能影響胎氣。此外,守喪期間對孕婦情緒可能產生負面影響。 - 家庭避免爭執
頭七儀式期間,家屬應避免爭吵或情緒激動,以免逝者感到牽掛,無法安心離開。 - 服裝盡量樸素
家屬應穿著素淨衣服,避免過於花俏或鮮豔的服飾,以示對逝者的尊重。 - 祭品禁忌
祭品不能使用牛肉,因為這些食物是冒犯逝者的新朋友。
頭七及回魂夜的分別
頭七及回魂夜是香港傳統喪葬文化中的兩個重要環節,但兩者有明顯的分別:
- 頭七
頭七是先人去世後的第七天,這時逝者可以接受後人的香火拜祭,也意味逝者已經知曉自己的離世,是喪事的正式開始。 - 回魂夜
回魂夜是由喃嘸師傅根據逝者的離世日期和時間,再以天干地支而計算出來。其實回魂夜分為兩晚,第一晚稱為「私歸」,即是先人會偷偷回家探望家人,第二晚稱為「正歸」,這才是「回魂夜」的正日。即是這晚會有牛頭馬面(凶神)和黑白無常(煞神)引領先人回家享用祭品,然後離去。
在「回魂夜」這晚,家人在睡前將剪刀或其他利器放在床頭,晚上如廁或翌日早晨將其剪刀等利器擲出客廳,目的是驅除留在屋內的凶煞神,這個儀式稱為「出煞」。

回魂夜拜祭準備及流程
拜祭回魂夜需要謹慎準備,以符合香港的傳統習俗,確保儀式的順利進行,詳細步驟如下:
回魂夜祭品的準備清單
- 紅色或白色洋燭。
- 在飯廳或面對大門的方向,放置一張枱,鋪上即棄桌布,以便擺放祭品。
- 鯪魚一條,不去鱗不開肚,將兩面煎至香脆。
- 白烚雞一隻,不能斬件。
- 白烚豬肉一條,不用特別處理。
- 白飯三碗
- 連殼鴨蛋一隻,放在其中一隻白飯碗中。
- 數量為單數的生果
- 先人相片單人照(可按情況取捨)
- 先人生前喜愛的食物,必須為三碟、四碟、五碟、七碟,不能有牛肉。
- 酒一枝(通常是九江米酒)
- 茶一枝(通常是津路烏龍茶)
- 茶杯三個
- 酒杯三個
- 筷子三對
- 糖水一碗(可用甜的飲品代替)
- 即棄白色枱布一張
- 即棄餐具適量(例如杯碟碗筷)
- 香爐一個,可用紙杯裝米作臨時香爐。
- 大香一排
- 紅蠟燭一對
- 衣包一份
- 化寶桶一個,化寶後與其它祭品一同棄置。
- 金銀衣紙香燭一份,包括金銀、冥紙、溪錢、七言咒、往生錢。
回魂夜拜祭流程
- 將屋內的神位用紅紙暫時封起,留意紅紙向內,白紙向外。
- 在大門前點洋燭一支,若逝者年滿六十歲,則用紅色洋燭,若未滿六十歲,則用白色洋燭。若不便於門前點洋燭,用毛巾綁在鐵閘上亦可。
- 於回魂夜的前一晚,晚上11點前將所有祭品整齊擺放於飯桌上,建議靠近先人離世位置或生前慣常休息位置。
- 燃點紅蠟燭並插於香爐兩側
- 每位家人誠心三拜上香三支
- 先敬茶後敬酒於金銀衣紙或衣包
- 手捧衣包向著香爐再誠心三拜
- 燒衣紙前,將香爐裏其中一注香抽起插於衣包,以確保先人收到。
- 燒衣紙衣包前,向地下方向三拜土地公。
- 燒衣紙衣包時,口稟或心稟先人姓名收齊祭品,化寶後再三拜。
- 回家後再上香,願先人保佑後人事事順景,身體健康。
- 家人入房睡覺回避,留意預先將剪刀或其他利器放在床頭,晚上如廁或翌日早晨將其剪刀等利器擲出客廳,目的是驅除留在屋內的凶煞神,這個儀式稱為「出煞」。
黃昏前收起所有物品,必須全部丟棄不能重用,包括鐵製香爐及瓷製碗碟,建議使用臨時香爐及一次性即棄餐具。